常春藤之路 ivytrack.org

标题: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?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胡老师    时间: 2019-4-29 11:26
标题: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?
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?[color=rgba(0, 0, 0, 0.3)]
作者 Gwen Dewar 编译 寒冬

你的孩子能抵抗干扰吗?你的孩子能控制情绪、控制冲动吗?或者延迟满足并做计划?

在很大程度上,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孩子的发展程度。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样有很强的自制力。孩子的自制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,在3~7岁的变化最大

研究表明,自制力差和很少做计划的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挑衅性的行为,也更有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。长远来看,冲动的孩子更易肥胖、对烟酒产生依赖,也更有可能犯罪、贫穷和更短的寿命。


图片来源:superheroesofvictoria.org

那么在学校呢?要和同学相处好,小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、遵守纪律、保持学习的动力,并控制住自己的冲动。所以,自制力在学校生活同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Megan McClelland 及其同事在一个学年内追踪了300个学龄前孩子。他们发现,自制力更强的孩子入学后会发展出更好的能力,并随时间不断提高。随后的一个调查在中国、韩国、美国等地进行,发现自制力强的孩子考试成绩更高,词汇量更大,语言水平也更好。

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制力?一些人可能会说不可能提高,而且行为遗传学家发现一些基因与冲动行为有联系。所以,有可能自制力和遗传有关,有的人遗传到了“自制力基因”,有的人就没有。

不过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这种观点。携带这样的基因不意味着不能改变。而且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下面列举了一些方法:


1. 创造一种环境,不断奖励孩子的自制力

你也许听说过著名的“棉花糖实验”。学龄前的孩子需要作出两种选择,吃掉棉花糖或是等一会然后吃掉两个。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在日后显示出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成就。他们在学校表现更好,而且也不易对烟酒上瘾。


图片来源:midlifemaverick

Celeste Kidd 重复了这项研究,不过增加了新的内容。她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取决于孩子的期望值。如果孩子遇到大人不守信用的情况,或者学校对于奖励的分配不公平,那么他们还会耐心等待假想的奖品吗?Kidd 在这个实验中验证了她的想法:只要有几次失望的经历就会让孩子放弃延迟满足。

随后的研究证实,我们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风险和可能得到的回报。如果孩子不信任那些许诺奖励的人,那么他们不会延迟满足。所以,想要培养孩子自制力,家长应该怎么办呢?那就是家长许诺奖励孩子,并严格兑现承诺。


2. 让孩子休息一会

如果让人连续完成两件事情,每件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,那么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。这是为什么呢?

一个比较流行的解释是,自制力会慢慢被用尽,我们就没有能量继续工作了。另一种解释,由 Michael Inzlicht 和同事在2014年提出,我们的大脑会在苦差事和寻找简单的奖励之间寻找平衡。如果能休息一会,玩耍或是放松,我们的效率就会更高也容易发现更多机会。

不管哪种解释正确,结果都一样。如果你让孩子从一件费力的工作中立刻转入另一件工作,那么他们的自制力就可能变差。让孩子休息一会,他们会重新“充电”,而且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。研究显示,如果课程更短并且课程之间可以休息,那么孩子会学得更快。


3. 把“必须让孩子做的事”变成“孩子想做的事”

课堂上常常有不愿合作的孩子,他们往往会让老师头疼,这些学生是自制力差的典型。但如果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比如玩游戏,他们就能一直保持精力集中,并可以坚持很久。这说明孩子并不缺乏自制力,而是缺乏动力。孩子要在必须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,这就是他们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。


图片来源:about.com

成年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的乐趣,他们也知道用消极态度做事只会让事情更糟。但是孩子不会这样,尤其在大人没有做好榜样时。

把一件无聊的事变成游戏一样的趣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。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需要很大的耐心,以及对孩子观察。但从很多老师的经验来看,这是值得付出的。也许这就是打败“自制力疲乏”的关键。如果能帮助孩子在学习找到乐趣,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。


4. 灌输正确的心态,应对挑战,从失败中学习

很多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来自遗传因而不能提高。当这些人失败的时候,他们会感到无助并放弃。与之相反,认为智力和才能可以塑造的人则有更强的恢复力。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挑战并从错误当中学到东西。

通过小心地向孩子反馈,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恢复力以及决心。实验显示,夸孩子的品质使他们发展出错误的心态。而一般的批评也会有同样的作用(如,你让我很失望)。更好的方法是表扬孩子的努力,以及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方法、策略(比如“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?”)。


5. 成为孩子的“情绪教练”

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,大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。有些家长会不屑一顾(“没必要伤心”);有些则断然否定(“别哭了!”)。这些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没有帮助,因为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如何进行自我调节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、表现出同情心以及讨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,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受益。


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自制力。研究发现,家长在孩子童年中期如果是放任自流的态度,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挑衅性的行为,成为街头小混混一类的人。

另外一种极端条件(即孩子完全服从家长的命令)下的孩子虽然不像上一种孩子表现得那样糟糕,但依然没有较好的自制力。其他研究表明,经常体罚对孩子的自制力也会起到阻碍作用。

培养强大的自制力需要家长的耐心参与,而这换来的将是孩子更远大的前途。








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.org (http://www.ivytrack.com/)